ShenZhenShi WanChuan Intellectual Property Services Ltd
电话:0755-82526883 传真:0755-82557007
地址:深圳市福田区彩田路澳新亚大厦首座1720
光明区办公室:深圳市光明区光明街道荟萃路翠园居(综合执法大队直入100米)
萬川國際智慧(香港)有限公司
電話Tel:00852-2152 3093 傳真Fax:00852- 2156 3921
WANCHUAN INT'L INTELLECTUAL (HONG KONG) CO., LIMITED
注册地址英文:ROOM 1405A, 14/F., LUCKY CENTRE, 165-171 WANCHAI
ROAD, WANCHAI, HONG KONG
网址:www.sz8wanchuan.com
邮箱:sz8wanchuan@163.com
公众微信平台:sz8wanchuan
QQ:764681061 1140831228
- 作者: 万川知识产权
- 来源:
- 日期: 2025-01-22
- 浏览次数: 213次
1月15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2024年知识产权工作进展情况。国家知识产权局副局长胡文辉介绍,2024年知识产权强国建设迈出新的坚实步伐,全社会创新创造活力持续迸发,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不断增强,知识产权海外申请更加活跃。
今年是“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记者在会上了解到,国家知识产权局将着力推进强化知识产权高质量创造、推进知识产权高效益运用、加强知识产权高标准保护、打造知识产权高品质服务、深化知识产权高水平国际合作“五个高”,实现“十四五”高质量收官。
突出四方面工作导向,
为实现“十五五”良好开局打下坚实基础
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我国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14件;专利密集型产业增加值占 GDP比重已经提升至13.04%;知识产权保护社会满意度达到82.36分;知识产权使用费年进出口总额达到3564亿元;知识产权民事一审案件服判息诉率达到了90%;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登记金额也远远超过了预期值。
当前,知识产权“十四五”规划设置的8个预期性指标,上述6个指标已经提前完成。胡文辉表示,今年,国家知识产权局将立足当下,巩固好知识产权事业发展的既有成果,同时,制定好知识产权“十五五”规划,为实现“十五五”良好开局打下坚实基础。要突出四个方面政策导向。
一是把牢知识产权的功能定位。立足知识产权工作的“五大关系”,更加自觉地把知识产权工作放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大局中去思考、定位、谋划和推进,为实现知识产权强国建设与中国式现代化合拍共振,提供有力的制度供给和技术供给。
二是着力推动知识产权高质量发展。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聚焦加快实现知识产权的“两个转变”,切实处理好数量与质量的关系,进一步突出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坚定不移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切实解决好知识产权“大而不强、多而不优”的矛盾和问题。特别是要严把专利、商标审查授权关,以高质量审查促进高水平创造和高效益运用。
三是坚持以知识产权转化运用为牵引强化知识产权工作全链条。知识产权工作创造是源头,运用是目的,保护是核心,服务是支撑,我们将强化以运用促创造、强保护、优服务,深耕细作,提升效益。
四是推动知识产权的国内外平衡保护。坚持依法平等保护在华外资企业合法权益,促进更大规模吸引和利用外资。同时,加强对中国企业的海外知识产权保护,指导企业做好海外知识产权布局和出口产品的知识产权合规自检。加强海外维权援助工作力度,助力更多中国企业“走出去”,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
专利转化运用推动更多专利
从“实验室”走向“产业链”
专利产业化是将创新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重要过程。国家知识产权局战略规划司负责人梁心新介绍,截至2024年底,我国国内企业有效发明专利超过350万件,占国内有效发明专利总量的73.7%,较上年提高2.6个百分点。调查显示,我国企业发明专利产业化率连续5年稳步提升。
专利产业化率的提升是我国专利转化运用能力持续增强的有力印证。
2023年10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专利转化运用专项行动方案(2023—2025年)》,旨在大力推进专利产业化,加快创新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一年多来,国家知识产权局联合各部门各地方积极推进行动落实,取得一系列明显成效。
在发布会上获悉,我国历史上首次完成全国高校和科研机构134.9万件存量专利盘点,组织45万家企业进行精准对接和匹配推送,实施专利产业化促进中小企业成长计划,出台重点产业知识产权强链增效等系列政策文件,指导认定第二批专利密集型产品3000多件,产值超9400亿元。
国家知识产权局知识产权运用促进司司长王培章介绍,下一步,国家知识产权局将联合各部门继续聚焦专利产业化这条工作主线,在供给端,进一步盘活存量、做优增量,持续推动专利质量提升,形成更多符合产业需要的高价值专利,夯实专利转化运用的质量基础;在需求端,进一步推进产业知识产权协同发展,一体推进产业知识产权创新联合体、专利池、知识产权运营中心建设,有效发挥知识产权强链增效作用;在政策端,进一步协同推进职务科技成果赋权改革和职务科技成果单列管理改革,持续完善专利转化运用激励政策;在服务端,进一步推动知识产权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充分发挥知识产权运营平台体系作用,进一步构建专利转化运用良好服务生态。